◎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中庸》)这也是孟子称其为圣之时者的重要原因。
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
……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五谷孰而草木茂,天地之间被润泽而大丰美,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徕臣,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按:如郑氏说,则《论语》此章,盖为卿大夫之专利者而发,君子、小人以位言。[26] 然而他总结道:此章言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黄玉顺:《社会儒学与生活儒学之关系——与谢晓东教授商榷》,《学术界》2018年第5期,第95–106页。儒者知义利之辨,而舍利不言,可以守己,而不可以治天下之小人。
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畔,残贼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此灾异所缘而起也。董仲舒总结道:尔好义,则民乡(向)仁而俗善。其一,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神道卜筮盛行,以《周易》占筮人事福祸吉凶是易学主流,但是随着人的主体意识觉醒,通神明的筮占地位有所松动。
《益》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是故,天生神物,圣人执之。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显然,在孔子眼中,《周易》是卜筮与德性并存的书。
他以《周易》中的损益之道说明之: 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门〕也。……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衷》)疑德而占,则《易》可用也。东汉宋衷在解释天垂象,见吉凶时指出:天垂阴阳之象,以见吉凶,谓日月剥蚀,五星乱行,圣人象之。从对话中可看出,孔子相信《周易》筮占,而且多次用过。(《缪和》)(18)这种观天文察时变、顺天应时、趋利避害的思想,是知者所为,孔子说:孙正而行义,则人不惑矣。
这里不占,是以德代占。鲁成公十六年,叔孙侨如与穆姜合谋废掉鲁成公,兼并孟孙氏和季孙氏,结果失败,叔孙侨如奔齐国,穆姜被迁于东宫。当阴阳符号发生变化时,吉凶则随之显现,并通过文辞而表达出来。《淮南子·人间训》:孔子读《易》至损益,未尝不愤然而叹曰:‘益损者,其王者主事与。
以损卦象征秋季,万物由盛而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今我妇人,而与于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他对于帝王应用《周易》之筮占范围和作用作过解释: 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不敢以其私,亵事上帝,是故不犯日月,不违卜筮。
在现实层面,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周易》筮占功能和内含的义理,阐明天地之道和人生之理,预知未来福祸吉凶,把握世界变化和人生轨迹,把《周易》变成待时而动的成器,以为天下利,这是孔子思考的问题。⑩(14)廖名春:《帛书〈要〉释文》,见《帛书〈周易〉论文集》,第389、389页。卜筮是人对于自身缺乏自信的一种表现,当德行丧失和智慧缺乏时,则多用卜筮。损卦是减损,为衰之始,秋至冬,万物凋敝收藏,冬至为其极点,长夕之所至,是损道。2.仁者拟德而占德性仁义求福吉 人皆有预知未来、驾驭命运的需求和趋利避害、获取福庆的愿望,然而如何满足这个需求、实现这个愿望?这是包括孔子在内的古代圣贤一直苦苦思虑和探索的问题。(19)说的是遵循正道而施行德义,人就可以明察是非而不惑。
也就是说,孔子提出以德代占的观点,并非偶然,不能不说与当时这种重德性轻筮占传统有着密切关系。(《左传》昭公十二年) 穆姜之占发生在孔子出生之前,南蒯之占发生在孔子二十二岁之时,即学易之前。
《丰》宜日中,六二、九四日中见斗等。(《衷》)故他提出了德义无小,失宗无大(《二三子》)观点,此句话是说获得善德不在小,遭失宗庙之灾不论大,即福祸善恶不论大小。
孔子对于《周易》卜筮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损》、《益》之道,足以观天地之变而君者之事已,是以察于《损》、《益》之变者,不可动以忧憙。
孔子看来,这种以仁为核心的德性还包含着一种不偏不倚、知柔知刚的处世方法。《随》九五:孚于嘉,吉。键(乾)之至德,刚而能让。卦爻象阴阳杂居,相互推移变动,相互亲比感应,相互碰撞攻取,而生吉凶,即今本《系辞传》所谓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喜怒悲乐之情感和吉凶善恶之是非,不为天地万物所具,本为人所独有,然孔子立足于三才之道,以人道观之,世界万物莫不有悲喜之情、吉凶之理。今本《系辞传》指出: 天生神物,圣人执之。
更为重要的是,《周易》古经作者将个人的德性修养与吉凶联系起来,认为有德之人,则吉庆,相反,则凶险。(《要》)(14) 从行文看,授为损之误。
星占、历法占、龟卜、梦占、筮占等各种占是中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和探索出的不同的预测方法。《恒》九三:不恒其德,或承其羞,贞吝。
那么,以卦爻象符号为主要特征的《周易》为何内含福祸吉凶?为何能预知未来?在孔子儒家看来,吉凶存在于客观自然界。④更为重要的是,文王寓于《周易》中刚柔兼济的为人处世方法,在培养人的道德和匡正人的行为方面有重要的作用。②《周易》成书于殷末周初,纣王无道失德失政,文王怀德而仁政,故文王拘于羑里而作《周易》。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居则在席,行则在橐,专心玩其辞,不仅发现了《周易》保护完整,而且从文辞字里行间发现了古之遗言,即文王之教。
一、孔子易学进路:始于卜筮,与史巫同途殊归 《周易》有着卦爻符号和与之相关的文字构成的一套卜筮的话语系统,自这个话语系统产生起,就为当时专门负责卜筮的官吏所掌管,与其他的神明巫术一起,参与国家各种事务的决策。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阳长至必消则阴生,则为凶。凶即日月薄蚀,五星乱行。
参成可筮,犹有雀也,筮虽吉,未也。《周易》中的损益之道,即是自然阴阳之道,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规律。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06:42天狐定制
2025-04-05 06:37天狐定制
2025-04-05 05:53天狐定制
2025-04-05 05:51天狐定制
2025-04-05 05:45天狐定制
2025-04-05 05:33天狐定制
2025-04-05 05:17天狐定制
2025-04-05 04:50天狐定制
2025-04-05 04:30天狐定制
2025-04-05 04:24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